京东一季度消费观察:大西南的“流量热潮”

发布时间:2025-04-28 10:09:42
发布时间:2025-04-27 19: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5年,涵盖川渝云贵藏的大西南地区很火。

  从春节开始,大西南地区的线上消费及线下商圈、景点客流量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发布的《31城市春节消费观察》显示,春节期间,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线上消费排名中,成都的购买力排名第三位,重庆、昆明、拉萨成交额同比增速均进入前五,彰显出强劲的消费活力。同时,在线下场景中西南多城市的客流量实现猛增,其中成都春熙路智慧商圈、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和昆明南屏步行街跻身全国热门商圈,重庆武隆喀斯特景区旅游区、贵州黔灵山景区则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吸粉无数”的热门景点。西南景点、商圈的繁荣也进一步带火了当地的特色消费,除特色美食外,在今年“世界非遗版春节”的带动下,特色非遗文化产品也收获高度关注,西藏唐卡、四川瓷胎竹编、重庆辣子鸡、贵州酸汤鱼等共同构成西南特色商品的“顶流矩阵”。

  Q1趋势显示,大西南地区的“流量热潮”,春节后依然在延续。

  看大西南文旅热度:

  松弛感旅行与特色美食均“吸睛”

  特产伴手礼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50%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以全国第六的成绩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榜单,四川清明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274.57万人次,带动门票收入近1.2亿元;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一季度出入境流量突破52万人次,入境外国游客激增1.5倍;云南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一季度揽客1.9亿人次创收3261.8亿元,旅居人数同比增长56.9%,入境过夜游客增幅达77.9%;贵州文旅经济稳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游客人次与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8.1%和9.9%;西藏则延续了“淡季不淡”的态势,接待游客471.89万人次,入境游客增长25.9%,随着林芝桃花季启动,“林芝+桃花”的搜索热度暴增近500%,雪域春色持续破圈。

  西南地区之所以能够火出圈,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坐拥50多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因为刻在骨子里那份“慢得理直气壮”的松弛感:浸润着盖碗茶香的西南街巷里,麻将声与外卖派送的导航语音此起彼伏,西南人特有的“松弛感”与高效便捷的消费方式构成新世代慢生活。有调研显示,在松弛感旅游城市选择中,四川、云南和西藏均排名靠前,被问及选择理由时,“在四川的公园里喝个茶能发呆一下午”“在西藏旅游不着急打卡赶景点,路上风景就很美”等均是提及率较高的松弛感旅行场景。

  还有很多人钟情西南,是被“西南味道”所吸引。琳琅满目的西南特色美食在电商平台和旅行游客伴手礼消费的助推下,腊肉、菌子、麻辣调料等“舌尖上的西南特产”在加速走向全国。观察显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总体特产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其中,贵州辣椒脆、刺梨糕点、山珍组合等特色产品成交额同比增幅均超70%;云南则凭借鲜花、咖啡与茶叶组合,特产在全国实现超80%增长,证明了“云南风味”的全国辐射力;四川特产中,以张飞牛肉为代表的麻辣休闲零食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关注;重庆陈昌银麻花成为最受关注的本地产品;西藏的青稞藏酥成为最受关注的西藏本地产品。

  看大西南非遗文化:

  非遗元素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20%

  蜀绣、蜀锦、苗绣、扎染等受关注

  历史传承渗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西南地区自古便是民族文化基因库,在云南的群山、贵州的苗岭、川藏的茶马古道上,30余个民族的615项非遗项目依然鲜活传承。对于西南人来说,非遗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内,而是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大理白族扎染的蓝白纹样在苍山洱海的晨雾中若隐若现;成都平原的陶缸里,郫县豆瓣正发酵着辣椒与蚕豆的千年对话;在黔东南肇兴侗寨的风雨桥头,全木构的鼓楼群以榫卯结构支撑起村寨的过往、现在和未来;曾经响彻重庆码头的川江号子如今已成为两江游轮上的沉浸式文旅IP。

  今天,这些曾深藏村寨的文化符号,除了依靠其自身的生命力不断传承,更借力电商平台与文旅热潮破茧而出、焕发新生。观察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西南地区非遗文化元素产品在全国的成交额整体同比增长超120%,其中贵州以136%的增速领跑,印证了“山地公园省”的文化觉醒,四川、重庆分别以130%、113%紧随其后,云藏两地亦呈现97%和88%的稳健增长,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在消费端形成共振。从非遗元素热度来看,蜀绣、蜀锦、苗绣、扎染等关键词更受关注。

  传统技艺的符号化应用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代场景,大西南的消费者也热衷购买非遗元素的产品,非遗铜器、木雕、纺染织绣等品类在西南地区均获得高速增长,其中非遗铜器通过现代铸造工艺转化为茶席摆件、文房礼器,同比成交额增长近10倍;非遗木雕变身家居艺术品,蜀绣、苗绣等非遗纺染织绣化作国潮符号,成为都市年轻人装饰新居的热门选择,同比成交额分别达886%和584%。

  线下的体验场景也进一步拉动了传统服饰消费,在成都宽窄巷子、在西双版纳星光夜市等热门街区的旅拍体验馆里,消费者们身着刺绣襦裙、马面裙、汉服等打卡拍照,也有不少消费者自己置办有民族特色的“行头”旅拍。观察显示,西南地区汉服品类一季度成交额同比增长194%。

  大西南各省市一季度的表现也各具特色

  京东《2025年第一季度西南地区消费观察》还显示:

  ·四川一季度:线上消费力位居全国第四领跑西南地区,“辣味特产”消费亮眼

  调研显示,超九成的消费者将四川排在旅行向往目的地TOP3之一,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成为度假首选的热门景点。超七成的消费者旅游时不忘带上伴手礼,倾向选择“辣味加持”特色食品,其中香辣手撕兔、麻辣香肠、香辣牛肉等更受青睐。观察显示,四川特产一季度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0%,其中来自辽宁、重庆、宁夏、浙江、湖北的消费者买走了更多特产。总体线上消费金额在西南地区排名居首,全国排名第4位。

  ·重庆一季度:科技感体验拉满,智能消费受关注

  火锅沸腾的市井烟火与智能科技光影交融。在重庆必做项的调研显示,“大街小巷吃火锅、吃串串”“体验李子坝轻轨穿楼”“感受洪崖洞魔幻夜景”等排名靠前,同时“去观看人类首场AI马拉松赛事”也在不少用户的选择清单中。3月,重庆举办了首场AI马拉松赛事,用科技定义奔跑的浪漫,成为一季度亮眼的“科技之城”,同时重庆在智能消费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观察显示,重庆智能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智能浴室柜、智能机器人、智能手表等产品深受青睐。

  ·贵州一季度:传统技艺融入产品,非遗文化“出圈”

  贵州拥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非遗项目涵盖苗族银饰、水族马尾绣、侗族大歌等159项国家级非遗,大量图案和技法融入了服饰鞋靴、家居日用、节庆装饰等产品中,同时非遗项目相关研究书籍也受到关注。观察显示,融合贵州非遗项目元素产品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30%,这一增速在大西南地区排名首位。

  ·云南一季度:时令风味也是地标好物,新鲜蓝莓、蛋黄果、鲜花、茶咖受关注

  云南作为各类农产品、咖啡和茶叶产地,各类地标好物在出口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云南水果、高原冷凉蔬菜及食用菌、咖啡及制品等产品出口货值同比均呈高速增长趋势。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也对云南的地标好物十分关注,观察显示,一季度以云南咖啡、普洱茶、蓝莓及蛋黄果等为代表的云南地标好物线上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其中宁夏、福建、青海的消费增速更加明显,云南基地直发的鲜花产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鲜花盲盒、多头玫瑰花、马蹄莲、绣球花等收获更多关注。

  ·西藏一季度:消费者更“舍得花钱”,户外装备热度高:

  一季度,西藏的客单价领跑全国,体现出在消费领域消费者更倾向选购高品质商品。在消费偏好上,由于西藏的风景宜人,本地消费者由此热衷户外活动,一季度西藏消费者买走了更多户外装备,如登山装备、徒步装备、骑行装备等产品均成为热销商品。同时,西藏旅游市场也十分火热,全国有不少消费者计划到西藏自驾旅行,调研显示,以“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著称的川藏线(G318)成为自驾公路旅行者的首选线路。西藏非常丰富独特的特产资源也受到青睐,风干牛肉干、青稞藏酥等成为不少消费者口中的美味。

  总体来看,一季度的大西南地区,既保留着松弛感的文化旅游氛围,也积极拥抱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不仅非遗文化正在加速“出圈”,也有更多地标特色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